新闻中心 News 分类>>
j9.com中国自行车产业:机遇与挑战并存
近日,几辆印有 “北京理工大学” 字样的共享单车照片在短视频平台疯传。4 名大学生从北京骑行至天津,在天津之眼这一标志性建筑下拍照留念。这一事件让 “城市骑行(Cityride)” 掀起了新的热潮。
一直以来,城市骑行都是带动中高端自行车销量的关键因素。中国作为全球自行车生产与出口大国,在中高端自行车领域持续发力,市场中高端化趋势愈发显著。数据显示,2023 年我国千元以上自行车产量达 1215 万辆,同比增长 15.1%,其占总产量的比重提升至 24.9%。
然而,中高端市场仍存在困境。国内企业面临关键技术供应不足与品牌力欠缺等问题,研发投入大、企业利润低以及外企壁垒高,这些都限制了我国自行车产业迈向高端市场的步伐,这或许只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的冰山一角。
自行车曾是中国制造业的骄傲,与缝纫机、手表并称 “三大件”,出口成绩斐然,甚至曾作为国礼。但随着工业发展与交通工具的变革,汽车普及,自行车市场逐渐萎缩,成为城市交通的补充。
疫情期间,自行车产业迎来爆发。2020 年第三季度自行车出口金额突破 11 亿美元,创 1995 年以来单季度出口金额超 10 万美元大关的佳绩。不过,疫情放开后行业增势放缓,出口量大幅减少。2022 年我国自行车出口量降至 4174 万辆,同比减少 39.6%,出口金额同比下降 28.8%;2023 年出口量 3965 万辆,同比下降 3.8%,出口金额同比下降 28.9%。
所幸的是,2024 年 1 - 2 月,中国自行车出口量与出口金额分别同比增长 43.1% 与 6.0%。这一增长与全球自行车市场规模扩张息息相关。全球自行车市场规模预计在 2024 - 2029 年间以 4.20% 的复合年增长率从 561.6 亿美元增长至 690 亿美元。其增长动力源于低碳全球化的推动,在欧洲、东南亚、非洲、北美等地,自行车因环保理念与缓解交通拥堵而成为出行新选择。
欧盟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引发农民之际,中国自行车以创新之态进入欧盟市场。中国企业渴望在全球高端市场分一杯羹,摆脱在 “微笑曲线” 低端挣辛苦钱的困境。2023 年全球高端公路自行车市场规模约 319 亿元,预计 2030 年达 511 亿元,2024 - 2030 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7.3%,中国企业正通过智能化转型与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。
在高端市场领域,法国、美国、英国的自行车市场表现亮眼。荷兰、德国则是自行车产业成熟市场,中高端骑行品牌多集中于欧美国家。中国虽有地区的捷安特和美利达等知名品牌,但本土品牌仍难以打破国外企业垄断。
国内千元以上出口自行车的变速器,95%的份额被日本禧玛诺和美国速联掌控,禧玛诺更是占据垄断地位。这导致中国企业在中高端市场利润微薄,如上海凤凰曾出现季度净利润买不起一辆高价爱马仕自行车的情况。
中国企业正通过升级与出海改变现状,而把握高端用户需求是关键。高端自行车消费者多出于锻炼、休闲等目的,骑行目的的转变引发了用户需求的变革。质量、售后服务、品牌、设计、价格等是用户选购的重要因素,不同年龄段骑手需求也有差异。
中国是自行车大国而非强国,出口多为贴牌和代工,受美日专利垄断限制,产业链与供应链存在问题。尽管如此,中国企业仍在努力。2023 年蓝图发布首款公路电子变速,2021 年凤凰与永久推出多款电助力整车,新品牌也不断涌现。
在品牌建设方面,自行车行业可借鉴新能源汽车。传统汽车领域中国品牌较弱,但新能源汽车实现了超越。自行车行业品牌建设需破除障碍、建立规矩,耐心打造世界品牌。
中国自行车产业虽面临困难,但并非绝境。我国自行车运动人口占比低,骑行文化正兴起,精品赛事影响力提升。在全球环保意识增强的背景下,70 亿市场为中国自行车行业提供了新增长点。受 “双碳” 政策影响,中国自行车市场有望回暖,2027 年市场规模预计可达 2656.7 亿元。中国企业前路虽充满挑战,但攻克高端自行车市场后将迎来丰厚利润。